毫无疑问,这个世界的生存法则已经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不再是工业经济时代的规模决定一切,也不再是信息革命时代的技术万能。21世纪是创意经济的时代。人的创造力、想象力、创意成了核心,智者们通过个人的创造力、技巧和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利用,创造出专属于自己的符号元素,同时创造着财富和机会。
面对飞速变化、时刻挑战的时代,商业世界的生存法则已经发生了重要变化。很多企业并没有生产什么实在的产品:专业服务机构如咨询顾问提供的仅是演示和报告,软件业提供的是几张光盘,媒体提供的仅是转瞬即逝的信息,设计公司做的是异常精美的图案,娱乐公司为生活提供的是快乐,创业公司的一份商业策划书可以吸取数千万风险投资资金……我们正在进入的这个时代是“创意经济”的时代。就在10年前,世界上还没有几个国家能够清醒地意识到,在当代信息社会里,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的命运,会这样紧密地联系甚至取决于文化资源和文化产品形式的创意能力。很少有人能认识到,在当今世界,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人力资本的价值对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但在今天,这已成为一个基本的事实和发展趋势:文化创意理念的隆重而强有力的推出;文化创意产业实践的全球蜂起和文化创意阶层的茁壮崛起。当代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源于“创意产业”这一创新理念的发现和发明。创意产业、创意经济(creatIveIndustryCreatlveEconomy)或译“创造性产业”,是一种在全球化的消费社会的背景中发展起来的,现代化市场竞争激烈,任何一种成功的技术、工艺和商业模式的创新都可能在很短时间内被竞争对手知晓与模仿,要想始终领先对手惟一的方法就是不断创新。因此基于个人创造力、才华和强调文化艺术的对经济支持与推动的新兴理念、思潮和实践正在产业界、经济界蔓延和发酵。简单地说,创意力包括:再思考或从最基本的原理出发思考问题的方式,从似乎杂乱无章或截然不同的事物中发现共同线索的能力,实验的能力,敢为人先的能力,修改规则的能力,想象未来方案的能力。请注意是“创意”,而不是“创新”。如果说,将“创新”理解为工业革命时代技术层面的创造和更新的话,那么,“创意”一词更能表达出知识经济社会中人的思维价值创造,它是一种比“创新”更深一层次的行为和思想活动。
1997年5月,英国首相布莱尔为振兴英国经济,提议并推动成立了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小组(CreatJveIndustryTaskForce)。1998年,英国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首次对创意产业进行了定义,将“创意产业”界定为“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根据这个定义,英国将广告、建筑、艺术和文物交易、工艺品、设计、时装设计、电影、互动休闲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出版、软件、电视广播等行业确认为创意产业。
近年来,欧洲、美国、澳大利亚和其它国家发布的报告和研究成果大大丰富和推进了关于创意部门和创意产业的新观点。这些报告中创意产业部门的范围包括:广告、表演艺术、广播媒体、博物馆、软件开发乃至交响乐。一些经济学家对创意产业进行了详细研究和调查,力图建立一门新的创意产业的文化经济学。文化经济理论家凯夫斯(caves)对创意产业给出了以下定义创意产业提供我们宽泛地与文化的、艺术的或仅仅是娱乐的价值相联系的产品和服务。它们包括书刊出版,视觉艺术(绘画与雕刻),表演艺术(戏剧,歌剧,音乐会,舞蹈),录音制品,电影电视,甚至时尚、玩具和游戏。
什么是创意经济,如何发展创意经济?全世界都在探索。据统计,全世界创意经济现在每天创造220亿美元产值,并以5%的速度递增。创意经济渐成浪潮,并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席卷世界。实践证明,创意产业的发展规模和程度,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或城市综合竞争力高低的重要标志。
正如英国经济学家、英国创意产业之父、创意集团和创意商学院的主席约翰·霍金斯所说,“拥有主意的人开始变得比使用机器的人能量更大,在很多情况下,甚至胜于那些拥有机器的人”,“创意经济将成为21世纪的黄金产业,政策制定者应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尤其是网络高速发展的时代。”霍金斯通过对广告、建筑、艺术、工艺、设计、电影、音乐、出版、游戏、广播等15个大类贸易数据分析得出,2001年全球创意经济的总产值达2.2万亿美元,他预计2005年达到2.9万亿美元,约占世界贸易量的7.8%,2010年将达4.1万亿美元。创意经济现在每天创造220亿美元的产值,并以5%的速度递增,在一些国家增长得更快,美国为14%,英国为12%。2004年,七大工业国中半数的工作人口从事创意产业,而且它的增长速度比传统服务业快两倍,比制造业快4倍,这意味着,创意将成为经济主流。
更令人瞩目的是,创意产业不单单承载着经济未来的腾飞,就是现在,它也已经在我们经济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英国,2000年创意产业增加值已超过500亿英镑,占GDP的7.9%,年增长率是其他产业的3倍,达到9%;提供工作岗位115万个,占总就业人数的4.1%。在澳大利亚,1999年创意产业已占GDP的3.3%,就业人数34.5万,占总就业人数的3.7%。在新西兰,创意产业占GDP的3.1%,占总就业人数的3.6%。在新加坡,创意产业占GDP白勺比例在2.8%~3.2%之间,提供工作岗位7.2万个。在美国,虽然联邦政府还没有正式提出“创意产业”这个名词,但是有个“异曲同工”的“版权产业”却是根深叶茂,如电影、媒体、出版、广告、设计等,不仅是美国经济中成长最快的顶梁柱,而且也源源不断地输往别的国家。在韩国,提供了一个新的观察典范。当韩国从金融危机复苏过来的同时,从以重化、造船、IT产业为主的外销、代工国,成为亚洲的“文化输出国”。1998年韩国文化观光部的经费占国家总预算的0.62%,总金额是4848亿韩元。到了2002年总金额已经增长2倍,达1兆2000多亿韩元,比例提升至1.09%。目前日本文化产业市场规模达13.3兆亿日元,占日本GDP的18.3%,仅次于制造业;占世界经济规模的十分之一。日本在2000年的电影与音乐创收分别列世界第二位,电子游戏软件则位居世界第一。
中国要释放创意企业的潜力,需要解决的一个实际问题是认识到在新文化经济中,升级“文化硬件”的必要,例如,据总部位于北京的cIaydonGescherAssociates 2004年报告称,虽然中国可能有超过7000家影院,但没几家设施达到国际标准。中国各大城市不是缺乏文化基础设施,就是基础设施质量欠佳。
中国正成长为世界最大的广告市场之一,而优秀的创意依然匮乏。根据尼尔森媒体研究的数据,中国广告支出总计达189亿美元,预计未来每年将增长30%左右,到2010年中国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广告市场,仅次于美国。虽然市场增长迅速,但创意仍然匮乏。
中国有超过3.6亿手机用户(相当于美国、日本和德国的总和),而且据分析,到2005年底,中国有近5000万网络游戏玩家。这预示着将有很大一部分收入,来自在线与移动业务。中国领先的网络游戏企业盛大(Shanda),通过分销外国开发的游戏已经获得了巨大利润,目前正在开发自己的产品。动画业也是在线和移动领域的关键推动者,动画产业就是典型的创意经济行业。而中国的“旧”媒体电视产业也许最清晰地体现了供需失衡,该产业每年有约600万小时的节目缺口。以儿童节目为例,中国18岁以下人口达3.67亿,但儿童节目连利基市场都不是。如果有创意的儿童节目出现,很可能会来自意想不到的地方,就像超级女声一样,已经成为了一次财富盛宴。
据统计,截至2002年3月,香港的创意产业聘用了9万多人,占香港总就业人口的3.7%;2000年,香港创意产业产值达250亿港元,出口总值超过100亿港元,占香港服务出口总额3.1%。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范围影响的扩大,创意产业逐渐形成一个具体的庞大体系。在香港的成功着陆后,创意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理念在中国开始落地生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全国文化系统管理下的文化及相关产业的就业人员达1200万,高于批发和零售业;创造增加值3577亿元,占GDP的3.01%,与房地产业持平。目前,全国各地对发展文化产业相当重视,有17个省市自治区提出构建文化强省、文化强区。上海建立了创意产业发展基金,建成了18个创意工业园。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园于2004年10月18日成立。北京的中关村是中国知识经济的策源地,这里高新技术产业发达、文化底蕴深厚,具有发展创意经济,打造创意产业的良好基础。中关村充分整合了本区域内丰富的科技、文化资源,建立的中关村创意产业基地,为创意产业体提供优越的产业发展环境,大力发展创意经济。
在美国波士顿咨询集团的一份调查中,全球940位高层主管都不约而同地表示,在他们身处的行业中,通过创新产品或服务创造天文数字般的收入已经成为通向成功的必经之路。如果说上个世纪90年代是信息科技巨头的时代,那么我们现在迈入的则是一个创新巨头的新时代。
创意是头脑风暴,是对艺术和其他知识产品、智能产品的创新和创造。具体地说,它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人的创造力,人的技能和人的天赋。它们因能够创造财富与就业而得以成为产业,因为能够成为产业而为社会创造了财富,因为创造财富而越来越被社会承认和重视。在这个产业中,知识产权成为创意产业过程中一个关键环节,并且对整个创意产业起了枢纽作用。创意体现的是知识经济社会中人的思维价值创造,它是一种比“创新”更深层次的行为和思想活动,其明显的标志就是具有知识产权性。
在中国和亚洲,创意产业的比例较低,因此发展机会巨大。中国要发展创意经济,建立在艰难的经济现实基础上。中国政府已公开称,对国内创意经济的潜力兴趣浓厚。2000年,中国政府在“十五计划”(2001--2006)中颁布了一条政策,要“完善文化产业政策”。2002年,文化产业被首次正式写进党的十六大工作报告,列入党和国家的重要议事日程,被视为重大突破。虽然此类企业正在增长,但它们还需要克服面前的许多障碍,中国才能成为强大的创意经济出口国,才能满足对生活方式期望越来越高,且日益壮大的中产阶级。这些障碍远不止被广泛讨论的、猖獗的盗版问题。
比尔·盖茨说,好的创意才是价值之源。一个材料成本只有2元的东西可以卖到50元,市场买的不是材料,而是创意加上产品的结合。设计大师菲利浦-斯塔克曾经设计了一款榨汁机,售价800美元,是普通榨汁机价格的40倍。一批新锐的中国商人相信,通过创意,我们也可以像乔布斯一样用创意挑战商业霸权,可以让中国变得与众不同。海尔是最早“发现”这个规律的中国企业之一。重视工业设计成为海尔各种品类的家电产品不仅走俏国内,而且远销海外市场的一大关键因素。海尔拿出了4%的收入用于研发工作,还在日本东京和美国组建了当地产品研发小组,研制不同的产品系列,并向高端市场进军。例如,它在日本推出了节水且低噪音的洗衣机,体积很小,足以放在日本家庭的斗室一隅。在美国,由于设计新奇,海尔的带太阳能电池的电冰柜也卖得很好。海尔在世界各地设立的六个设计分部、十个设计中心,这使它能够整合世界范围内的设计资源。由于富有创新性的设计给海尔产品带来的附加值,海尔产品是国内家电厂商中单品价格最高的家电品牌,“超级女声”的崛起,带给了我们超越文化乃至超出我们期许的愉悦。“超女”已不单单是一种娱乐或者文化消费的行为,与其将它归类为一档娱乐节目,倒不如将其看作是满足我们潜在消费欲望的产品。在草根民主的表演背后,“超女”上演了场财富传奇:1400万的节目冠名收入、7场总决选2000万的广告收入、3000万元的短信收入;湖南电广传媒股价上涨1.24亿元、赞助商蒙牛实现2.5亿元纯利。这种娱乐消费将其商业价值发挥到极限,而这所有财富的起点正是来自于“超女”这一产品的伟大创意。庞大却被压抑或者潜在的表达欲望作为一种市场需求催生了“超女”这个个性产品,在娱乐节目同质化的时代,个性正是“超女”成功的关键。中国已经错过了工业革命,落后于信息革命时代,难道还要再次错过“创意经济”时代?有朝一日,中国会不会成为世界最大的创意人才发源地?如果说中国和外国的技术研发能力相差有很大一段距离的话,那么,中国和外国的创意人才的创意能力的差距则要小得多。当然,创意未来,属于创意人,属于中国的符号创意者们。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现在的研究核心就是创意产业。创意产业是近3、4年才在中国发展起来的。英国提出“创意经济”的概念以前,澳大利亚已经提出了国家文化发展战略。澳大利亚政府自从1994年发布第一个国家文化发展战略以来,就将创意产业发展作为一项国家战略加以实施,并且成立了昆市兰大学创意产业研究中心,作为澳大利亚联邦政府直接支持的国家级创意产业振兴机构,努力以财政支持和政策扶持带动民间资本进入,实现技术创新和市场创新,孵化产业主体,主导产业发展。
工业社会的特点就是大批量流水线复制,与之区别的就是创意产业,是具有独创性的。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整个世界经济、技术、文化的产业的融合,在全球化范围内达到了制度上、技术上和市场上的统一,将法律、法规、技术上的行业壁垒拆除,促进了整个文化产业的发展。而中国加入WTO等都其实是开放文化市场。产业发展越往上,是越高端,越稀缺;往下,文化产业的接受者越来越普遍,文化创意产业和其他产业的渗透融合越来越密切,文化产业成为了所有产业提升的最重要方式。
不同的媒体面向不同的人群,不同的消费群,最有价值的是原创内容。数字技术的出现让传媒资源过剩了,跟以往传播渠道、手段稀缺不同,现代社会变成了传媒内容稀缺。内容里面最稀缺的是原创。创意是头脑风暴,是对艺术和其他知识产品、智能产品的创新和创造。具体地说,它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人的创造力,人的技能和人的天赋。它们因能够创造财富与就业而得以成为产业,因为能够成为产业而为社会创造了财富,因为创造财富而越来越被社会承认和重视。而进行原创的文化生产者,创造符号的人,就成为了最重要的财富来源。而恰恰是他们,是最个性、最不愿意受约束的人群。
通过先进的数字技术,只要制造出符号来,通过转让著作权、授权形象、树立品牌,不出门就可以获得收益。即使是以前很难跟创意产业发生联系的产业,都能从中提升价值。比如餐饮业,都能加入创意符号,从而树立品牌,获得利益。
而这些创意符号创造者,对他们的居住环境有非常高的要求,既在中心城市,又不在城市中心,这些可以说是他们个性的体现。因此他们在城市边缘地区形成了一些聚集地。比如北京郊区的宋庄等,就是这种类型的地区。一个城市里,创业人群越多,说明这个城市越发达,这种创意人群聚集地越多,也说明个城市的文化产业发展越健康。
从梯度结构看,中国的创意产业的发展非常不平衡,不同的地方表现非常不同。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文化产业非常发达,属于世界前列,而很多偏远地区几乎可以说还没有文化产业。整个国家的这种不平衡状况实际上说明中国正面临非常好的发展机遇,通过发展文化产业核心,对其他地区的带动作用是非常巨大的。
上海已经有100多个创意产业基地,而北京今年十一五计划里,文化产业的发展核心就是提高竞争力,用创意中心带动其他中心,并将之发展为升级目标。比如北京要建立很多创意产业园区,其中石景山区就是网络游戏,数字技术创意园区等。这些大城市就应该松绑,获得更大的发展机遇,国家政府应该对这些城市进行支持。
如果将现代产业做一个划分,第一级就是创造符号的产业,即创意产业;第二级就是使用创意的产业;第三级才是最基础的农业、制造业。这可以说是现代社会的现状。国家要发展,就必须将创意产业列在最重要的地位。